標準檢驗篩(試驗篩)概述:
標準檢驗篩(試驗篩)又叫標準篩,是具有標準篩孔的篩析工具,又是檢驗其他粒度檢測方法的工具或依據,實驗室篩分所用的篩子是按表中有關標準制成的篩孔大小不一的試驗套篩,即標準篩。標準篩是由直徑15~450mm,高為25~50mm的篩框和篩網組成。篩框不銹鋼板制成,實驗室篩分用套篩是一個篩子套在另一個篩子上疊成的。上層的篩孔大,下層的篩孔小。上部加一個蓋,下部加一個底盤,以減少灰塵和損失。底盤還用來承接通過后一個篩子的細粒級產品。
標準檢驗篩(試驗篩)工作原理:“手篩分”和“機械篩分”
“手篩分”費時,但它是得到可靠干篩數據所必須采用的方法。將物料裝入篩中并加好篩底和篩蓋,邊篩邊敲打篩框,每分鐘打擊125~150次,每打25次,將篩子轉1/8圈。大約篩10min,再換一個接物料底盤,再篩5min。經稱重,若后5min內每分鐘通過細料量小于0.1%給料量,即為篩分合格。也即達到了篩分終點。
用過的篩子應洗凈烘干,并用超聲波除去堵在篩孔中的顆粒,或在不損壞篩網的前提下清洗。
“機械篩分”將篩子按孔徑大小疊在一起,給料放在頂上一層篩子上,并加上蓋和底盤,一般疊5~6個篩子。然后放在機械振篩器上進行機械振動篩分。通常,振動時間為20分鐘。檢測篩分質量時,再用振篩器振篩器振篩5分鐘,如每分鐘篩下量小于0.2%試驗樣量即為合格,對于粗粒物料,過篩率小于1%即可。如篩分過程中損失量超過總篩分量的0.5%時,試驗必須重新取樣進行。為避免損失和延長篩分時間,有時在開始篩分時先用細的篩子將粉塵篩除
標準檢驗篩(試驗篩)商品特色:
利用篩孔大小不同的一套標準篩進行粒度分析的方法,適用于20μm到125mm粒級范圍。篩分的目的是了解物料的粒度特性和各粒級含量,在篩孔大小標準化以前,還沒有實驗室篩分概念。1867年德國人雷廷格(P。Rittinger)首先建議以75μm為基礎,用以值遞增的篩孔大小作為系列標準篩孔,逐步建立并完善了實驗室篩分概念及其方法,一直沿用了很長時間,直到20世紀60年代。因該系列標準篩由英國泰勒(Tylor)公司制造,故習慣稱為泰勒標準篩。20世紀60年代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制定了標準篩序列以后,各國使用的各種標準篩系列逐步修改到符合ISO的系列。
標準檢驗篩(試驗篩)概述:
標準檢驗篩(試驗篩)又叫標準篩,是具有標準篩孔的篩析工具,又是檢驗其他粒度檢測方法的工具或依據,實驗室篩分所用的篩子是按表中有關標準制成的篩孔大小不一的試驗套篩,即標準篩。標準篩是由直徑15~450mm,高為25~50mm的篩框和篩網組成。篩框不銹鋼板制成,實驗室篩分用套篩是一個篩子套在另一個篩子上疊成的。上層的篩孔大,下層的篩孔小。上部加一個蓋,下部加一個底盤,以減少灰塵和損失。底盤還用來承接通過后一個篩子的細粒級產品。